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资讯中心 政策法规 资格认证 培训信息 远程学习 专家顾问 在线报名 成绩查询
 推荐阅读
· 关于近期有人冒充我司名义行骗的严正
· 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信息采集中心授权
· 关于开展2020年11月中级网络工
· 2020年09月国家职业资格安全评
· 恭喜蓝源国际注册商标正式被国家商标
· 2020年9月国家职业资格安全评价
· 2020年9月关于举办劳动关系协调
· 2019年12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审核查询
本人姓名:
身份证号:
 
 学员反馈
概要简介: 全国职业信用...
2014年3月18日-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生产型制造型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
[更多]
 
 >> 管理知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管理知识 >> 安防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安防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发布时间:2014-08-23 | 阅读次数:2349 | 返回列表>>|

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来构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也已经成为当下安防企业的重要手段。但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否有效地保护、管理和运用企业的知识产权,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而目前我国的许多安防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之道迫在眉睫。

企业创新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在北京奥运、“维稳”压力等大量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的安防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安防行业由混乱无序、鱼龙混杂逐渐向行业调整、重新洗牌的阶段转变。在安防行业竞争逐步趋近于规范化的形势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构建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开始采取措施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稳固竞争地位。无论是通过专利的申请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还是通过司法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都已经彰显出我国的安防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逐步成熟。然而,尽管安防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有所上升,目前我国安防业的知识产权维护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原始阶段,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还相对薄弱。

总体来说,我国安防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由于长期OEM、抄袭模仿,导致安防企业普遍欠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与重视。

我国安防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仅有30年的历史,相关法规还不健全,加之多数企业是从做OEM生产起家,早期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知识产权之虞,导致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了解较少。其次,由于我国安防产业发展仍不健全,企业间信息交流不畅通,造成研发或使用技术时的“无意犯规”。另外,由于很多企业通过模仿抄袭国外先进技术起家,形成了只顾短期利益,不重视研发创新的模式。且通过“擦边球”等“恶意犯规”方式避开知识产权问题,甚至假冒伪劣、走私水货,严重影响了安防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安防企业以中小型居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有限,既缺乏对自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也缺乏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

我国的安防行业中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十分有限。目前国内最大的安防企业之——海康威视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也仅为11项。目前大部分企业自有知识产权薄弱,处于无“产权”可保护状态,也不重视他人的“产权”安全。另一方面,国内的安防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导致企业误以为其中的技术是“公用”的,从而无意间形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三、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强,迫使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稳固优势地位,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安防产业的发展,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安防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研发创新能力,以加强企业竞争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加强创新的同时,要对所研发创新的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仅仅重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估计不够,对自主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必将导致竞争优势的流失。

四、我国的知识产权领域法制的逐步健全,为企业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利创造良好条件。

   上一篇:IP时代国内安防企业的管理探索...
   下一篇:浅谈企业生产运行管理...
联系我们 | 培训合作 | 法律声明 | 网站律师

版权所有:国家职业教育工作网      主办单位:北京蓝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固安蓝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大兴工业开发区金苑路3号金融大厦D20室    总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A座(星光影视园) 

电话:010-83639113 13366366766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09633号-8    公安备案号:11011502002929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大数据项目实训基地战略合作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BIM专业技能项目中心  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授权信息采集单位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929号